鍾靈 發表於 12-2-2013 12:34 AM
倉頡字根(倉頡字母及輔助字形)是以楷書手寫體字型作取碼標準。宋體(刻印體,註)是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爲便於彫工及減輕字模的木質材料損耗(紋路方向垂直,故宋體字型筆劃縱細橫粗),又有些字宋體保留了篆書的筆劃,並未跟著楷書演化,這便造成宋體和真正的手寫體,在字形上的某些地方有差異。而且,事實上文字本是手寫,以手寫爲準取碼纔是正確的。有些輸入法以宋體作爲取碼標準,是不正確的。
註:臺灣和日本稱明體,韓國稱明朝體,這是因宋體字型傳到韓國和日本是在明代。
發表於 30-4-2020 00:39:50
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18-3-2022 03:44 PM
鍾兄此言差矣。
明體和楷體有不同需求、不同載體,使它們有不同特性。經過實在的發展,明體更講求點畫分明,在字理上保存得比楷體更好,在字形上也比楷體更清晰、更穩定。因此以明體爲準沒有不正確。
當然,楷體也常用,一郎也不主張放棄支援楷體。兩者皆支援,兼顧明楷,並無不可。
註:明體並不是「傳到韓國和日本是在明代」,而是本身就在明代形成,與宋代無關,所以稱作「宋體」是違反事實的。從明變宋,只不過是清朝康熙帝下令而已。但既然它違反事實,我們就不應該依從。詳見在下的考據。
鍾靈 發表於 24-11-2021 03:42 PM
「兼顧明楷」祗能算是理想,但有點難。
記得手冊有提到以手寫楷體爲準。所以,除非官方明顯有不合理,一般上都支持官方意見。
五倉以標準字體爲準編碼,標準字體也是手寫楷書體(毛筆字)。個人認爲有點難,在於,同樣一個字,除非真的倉頡系統得到通行,真的依所見打其筆劃而得所示,否則現在的美國架構下的電腦系統,預指定了字型font明體,如「直」字,你要打{𥃭𠃊},而系統給你顯示「直」,或要打「直」而顯示{𥃭𠃊},也是很無奈的。做不到「你手打你眼視/心想」,若祗以一字體爲準,不管那電腦預設甚麼字型font的字體form。假如,灌入了篆書、隸書的字型,也在電腦指定了,我們也是依楷書字形之碼打,不會特別想著篆書、隸書的筆劃來打。對於異體字,自然又不同標準。異體就是筆劃不同,如大陸簡化字也可算是異體,就依筆劃打。
發表於 1-12-2021 02:15:06
本帖最後由 Ichirou 於 18-3-2022 03:44 PM
但事實上朱老師官方取碼就是在可行情況下盡量兼顧明楷。多版官方手冊都以明體字來印刷,字根和拆碼示範字都用明體,漢文庫典亦然,從庫典中還可看到倉頡系統以明體爲預設字。
而「直」字二形,在倉頡系統中都分別編碼,可以我手打我心。只是一般電腦受制於Unicode,以致做不到。
而且官方本身手冊就是用明體字印出來,字根表也是做明體字的。連台標新字形那種明體都不用,而使用傳統的明體。如果真的像鍾兄所說,為什麼不做楷體字?
從各方客觀證據,都可看到事實上倉頡並不是鍾兄所說的那般崇楷抑明。鍾兄的「宋(明)體不正確論」才是不正確的。
至於ichirou的「考據」也遭到了幾位高人的吐槽:
https://founder.acgvlyric.org/iu/doku.php/%E8%AA%AA%E6%96%87:%E5%AE%8B%E9%AB%94%E9%9D%9E%E5%AE%8B
宋體非宋
正體電腦世界裏,用戶習慣稱作「明體」的字型,在大陸、臺灣的官方部門,都稱作「宋體」。「明體」和「宋體」,在日常用語中,都指那種「橫細豎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橫筆末端還帶有「小三角」裝飾,最適合用來印刷的字體。那麼爲何會有兩朝之名?
在中文世界裏翻査,通常能査得的答案是:「宋體本來是模仿宋朝的活字彫刻字體,故稱宋體。這字體在明朝時傳入日本,所以在日本叫『明朝體』。中文界的電腦字體,先由日本興起、傳入,故初時也跟着日本叫『明體』。後來才叫回正確的『宋體』。」如是者,彷彿「明體」之稱,先是日本人弄錯,接着其他人盲從日本人而成。
但事實眞的這樣嗎?且看圖一,這些都是宋刻本的書影。爲何上面的字,都較像手寫楷書,不似現代的宋體或明體?
事實上,宋代文人對印刷書刊的字體,乃以模仿毛筆楷字的名家書風爲尚。當時印刷業以浙江、四川、福建三大產地爲首。其中浙江的字,多有歐體之風;福建的字,仿照柳體的骨;四川的字,則效法顏體的豐潤。
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硏究所的硏究生陳麗桂、助理敎授諸葛正,曾爲此考據過(註1),他們發現,明人張應文所他所寫的《清密藏》裏,是這樣形容宋代彫版印刷的字體:「大都書寫肥瘦有則,佳者絕有歐、柳筆法。」謝肇潮的《五雜俎》,則謂:「凡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明高濂也在其著作《遵生八箋》中,說:「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可見宋朝時的刻字風格,根本不像當今的所謂「宋體」,卻以眞楷爲師,以肖楷爲尚。因此兩位學者指出,所謂「宋體」與宋版書的宋字(宋朝出現的字體)毫無相同之處。
既然「宋體」非宋,那麼,「明體」似明乎?再看圖二,這些是明刻本書影。我們終於看到方正的筆畫,終於看到橫筆末端那「小三角」裝飾,終於看到今天明體的芻形。
當今中國果然流行造假,唯一不假的是那假話。所謂「明體本來是宋體」的說法,原來都是假話。
再次引用陳麗桂、諸葛正的硏究。其論文指出,錢大鏞的《明文在》凡例中有言:「古書俱系能書之士,各隨其字體書之,無所謂宋字也,明季始有書工,專寫膚廓字樣謂之宋體」。兩位學者並註明,「書工」乃指刻寫印刷書體工匠,「膚廓字樣」即橫細直粗的字體。並據此指出:「宋體字雖有宋的名號,但其實是至明代時才出現的印刷字體。」此外,兩位專家再援引多位古人的言論,包括清人蒲松齡說:「隆、萬時有書工專寫膚郭字樣,謂之宋體。刊本有宋體字,蓋盼於此」。錢泳則云:「有明中葉寫書匠改爲方筆,非顏非歐,已不成字」。「隆、萬」之時,指的是明朝隆慶新政、萬曆中興之時。論證至此,這種字體成形於明代,可謂鐵論。
請看看圖三。同一本《禮記正義》,宋版至清版的字體有甚麼不同,一目了然。
值得一談的是,錢泳批評明體「已不成字」,歷來不少文人也貶稱它爲「匠體字」,指它沒有書法的雅緻風味。這種言論的立足點,在於對書法楷字的喜愛。他們追求的,是眞正的宋體字——模仿楷書書寫風格的字體。
既然這字體明朝才出現,爲何會稱作「宋體」?原來,明朝出版界多翻刻宋本,但爲求便捷,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字樣」,而非原來楷味濃厚的字。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補刊經廠本《文獻通考》的序文中,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宋體」之名,乃清朝康熙皇帝指定。這命名是有問題的,除了「宋體」非宋,歷代隋、唐、宋、元的刊本字樣也各有特色,卻一概劃作一類。然而皇帝之令,不能不從,中國文人自此習稱明代刊本字作「宋體」。日本文人不吃這套,反而能如實地稱明代字體作「明朝體」。
至於後世仿照眞正宋朝字體——陳起的陳宅書籍舖的字體,而製成的字型,因「宋體」之名已鵲巢鳩佔,爲免誤會,中文世界裏只好稱作「仿宋體」。倒是日本人,能光明正大地叫它作「宋朝體」,不會有混亂。
在封建社會裏,皇命難違,皇帝錯,擧國人都必須跟着錯。這是反智的世界。今天帝制已倒,大家卻不但不面對眞相,繼續沿用錯誤的稱呼,還要杜撰謊言,把「明體」這正確的叫法說成是以訛傳訛的。今天的反智,比帝制時的人更甚!
這種「橫細豎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掃」,橫筆末端還帶有「小三角」裝飾的字體,有人習慣了叫「宋體」,不是不可以。但請不要說謊話,謊稱它來自宋朝的刊刻字體。至於我,會叫它作「明體」。
註1:陳麗桂、諸葛正:〈印刷書體與複製行爲的相互影響關係變遷〉。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硏究所,2005年。
延伸閱讀:
今田欣一 著,Eric Liu、Metaphox合譯:〈活字字體的基礎講座:宋朝體與明朝體的流變——漢字字體歷史〉。
金岷彬:〈從工程技術硏究漢字和漢字文化:明朝出現的印刷字體稱作「宋體字」探因——漢字演變史討論之一〉。(原出處,已失效)
— 2013/01/08 01:57
♪ 本作品以Creative Commons 署名-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共享 4.0授權條款授權。
吐槽:
杜威, 2014/06/02 23:19 +0800
http://zh.wikipedia.org/wiki/宋体#.E5.90.8D.E7.A8.B1
请看维基百科宋体条目下、“南宋(宝佑四年)以宋体印刷的榜单,可见文天祥状元及第。”这张图片。 已然说明宋体是宋朝已有。何来造假?明朝只是成熟了此字体而已。所以称为“宋体”为何不可。
“元年,制诏丞相 斯、去疾,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皆有刻辞焉。今袭 号,而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 不称成功盛德。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文出秦二世元年铜诏版。
为何要称作“明体”可以参看上面秦二世元年的官方诏令。
你在此所声称的、私以为有些舍本逐末的感觉
內木一郎, 2014/07/08 05:20 +0800, 2014/07/08 05:24 +0800
若中文維基所宣稱之出處無誤,當可上推這種字體確實出現的時間。然而我和字型友人早就研究過該圖,多番嘗試找出其確實的出處在何,卻苦尋不果。學界裏的老師也不獲其蹤跡。亦有朋友指,有關維基用戶曾嘗造假。既然其來歷如此可疑,目前實在不能憑這幅不明出處的孤圖,就輕易推翻各方證明。若南宋時「宋體」已定形並流行了,爲何至今只有這幅可疑的圖作孤證?其他宋代文物,皆非用「宋體」?
至於「秦詔」者,只能證明古人有時會沿襲舊稱。不過,「宋體」一詞,自清以前,找不到用例,無法證明它是「舊稱」。
P.S.請這位仁兄學好標點。
思无邪, 2014/09/24 19:59 +0800
稍懂版本的人只要一看那个所谓南宋文天祥榜单字体一看就知道是明末以后印刷字体,不要说宋代,我看明都不到,此书原本我没见过,不知道纸张。维基弄错了吧。
but, 2014/07/15 23:59 +0800
請注意 Wikipedia 該圖片詳細說明: 陳宅書籍鋪出版《南宋群賢小集》的一頁,南宋寶佑四年文天祥狀元及第榜單。
《南宋群賢小集》是清代刊物。此頁只是書內頁仿當年榜單內文,不表示字體就是宋朝當時的樣子。 此為清朝刻本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