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角形的內角都小於120°時,費馬點是到三端點距離總和最小的點。而第二費馬點到底存在哪些特性呢?寡人正在探索中…
以下為轉載的內容:
三角形頂點為 ABC,重心為 G,垂心為 H,兩費馬點為 F₁、F₂。則:
一,F₁ 與 F₂ 的中點位於三角形 ABC 的九點圓上。
二,G 與 H 的中點與 F₁、F₂ 共線。
上述內容,其作者應該已經證明,但是我沒能獲得其證明過程。因此我需要進一步的思考和獨立證明。
以下轉載的內容來自這裏:
費馬問題(Fermat problem)是著名的幾何極值問題。費馬(Fermat , P. de)曾提出一問題征解:“已知一個三角形,求作一點,使其與這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距離之和為極小。”它的答案是:當三角形的三個角均小於120°時,所求的點為三角形的正等角中心;當三角形有一內角大於或等於120°時,所求點為三角形最大內角的頂點。在費馬問題中所求的點稱為費馬點。
平面幾何中的費馬問題是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皮埃爾·德·費馬(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提出的一個著名的幾何問題。
1643年,在一封寫給義大利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的私人信件中,費馬提出了下面這個極富挑戰性和趣味性的幾何難題,請求托里拆利幫忙解答(也有一種說法是費馬本人實際上已經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他是為了挑戰托里拆利才寫信向他“請教”的):
給定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 A,B,C,求平面上到這三個點的距離之和最短的點的位置。
托里拆利成功地解決了費馬的問題。他給出的答案是:
對 △ABC 三條邊的張角都等於120°,即滿足∠APB =∠BPC =∠CPA = 120°的點 P(如下圖所示)就是到點 A,B,C 的距離之和最小的點。
後來人們就把平面上到一個三角形的三個頂點 A,B,C 距離之和最小的點稱為△ABC的費馬-托里拆利點(Fermat-Torricelli point),也簡稱為費馬點(Fermat point)或托里拆利點(Torricelli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