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卂倉頡規則正述

前言

本作語句連貫,清晰簡明,用詞文雅,字斟句酌。它是官方倉頡規則的重新敍述,是目前唯一正確的倉頡規則。

初學者只需大致瀏覽本教材的內容,記住倉頡字元,遇到不會打的字立即查詢它的倉頡編碼,則可在短時間內學會倉頡輸入法。

取碼流程

1.結構判定
2.字首劃分
3.縱貫横截
4.首二身三

 

用「倉頡形意」四字舉例:

1. 結構判定

  • 倉:上下分體
  • 頡:左右分體
  • 形:左右分體
  • 意:上下分體
2. 字首劃分
  • 倉 字首:人,字身:
  • 頡 字首:吉,字身:頁
  • 形 字首:开,字身:彡
  • 意 字首:立,字身:
3. 縱貫横截

  • 倉:
  • 頡:
  • 形:
  • 意:
4. 首二身三
  • 倉:人戈日口
  • 頡:土口一月金
  • 形:一廿竹竹竹
  • 意:卜廿日心

 

 

目錄

 

第一章:倉頡字元

「元者始也。字之元始,謂之字元。」

倉頡輸入法的中文字母及其輔助字形,並稱「倉頡字元」。

初學者需要記住倉頡字元,這個過程雖然有點困難和枯燥,但在熟練之後,你就會鍵步如飛。

1-1 中文字母

倉頡定義的中文字母有廿四個:

  • 哲理:日月金木水火土
  • 筆畫:竹戈十大中一弓
  • 人體:人心手口
  • 字形:尸廿山女田卜

中文字母鍵位圖:

中文字母

1-2 輔助字形

中文字母都包含了輔助字形,它們之間有形義上的聯繫。

輔助字形共有七十二個,列舉如下:

哲理

  • 日:横日
  • 月:覆匡蒙蔽斜月小爪
  • 金:對點八分四中
  • 木:寸架五中
  • 水:側水又形
  • 火:底火苗火小形不下
  • 土:士形

筆畫

  • 竹:斜撇連脈
  • 戈:點形私右廣府
  • 十:安室
  • 大:叉形尹有倚箸
  • 中:豎形執事側衣
  • 一:工形崖岸頁首
  • 弓:豎鉤横鉤夕架乙形

人體

  • 人:側人矢尖長捺象尾
  • 心:側心小心匕形七形弋身包囊
  • 手:側手奉下看中降下

字形

  • 尸:己上刀身外匡長上
  • 廿:並十兼上並立共上聯下
  • 山:仰匡初生仰鉤
  • 女:曲折豎折豎提衣襬
  • 田:外圍母圍
  • 卜:貞占齊首重點行止

1-3 字元名稱

字形︱名稱︱釋義

哲理

横日 横日 日之横形
覆匡 覆匡 匡之外圍,往下覆蓋
蒙蔽 蒙蔽 蒙含此形,蒙蔽之義
斜月 斜月 月之斜形,其義同月
小爪 小爪 爪部置上
對點 對點 兩點相對,對含此形
八分 八分 八分之義,分含此形
四中 四中 四含此形
寸架 寸架 寸之骨架
五中 五中 五含此形
側水 側水 水部置左
又形 又形 又字之形
底火 底火 火部置底
苗火 苗火 火之上部,苗頭之火
小形 小形 小字之形
不下 不下 不之下部
士形 士形 士字之形

筆畫

斜撇 斜撇 斜撇之形
連脈 連脈 兩撇相連,脈含此形
點形 點形 點畫之形
私右 私右 私之右部,其義同私
廣府 廣府 二字皆含,廣府之義
安室 安室 二字皆含,安室之義
叉形 叉形 交叉之形
尹有 尹有 尹有此形,手持之義
倚箸 倚箸 倚箸之形
豎形 豎形 豎直之形
執事 執事 手執之義,事含此形
側衣 側衣 衣部置左
工形 工形 工字之形
崖岸 崖岸 二字皆含,崖岸之義
頁首 頁首 頁之字首
豎鉤 豎鉤 豎鉤之形
横鉤 横鉤 横鉤之形
夕架 夕架 夕之骨架
乙形 乙形 乙字之形

人體

側人 側人 人部置左
矢尖 矢尖 矢之字首,尖鋒為矢
長捺 長捺 長捺之形
象尾 象尾 象之尾部
側心 側心 心部置左
小心 小心 心部置底
匕形 匕形 匕字之形
七形 七形 七字之形
弋身 弋身 弋身之形
包囊 包囊 包之外圍,包囊之義
側手 側手 手部置左
奉下 奉下 奉之下部
看中 看中 看之中部
降下 降下 降之下部

字形

己上 己上 己之上部
刀身 刀身 刀之身形
外匡 外匡 匡之外圍,其義同匡
長上 長上 長之上部
廿
並十 並十 雙十合並
兼上 兼上 兼之上部
並立 並立 雙豎並立
共上 共上 共之上部
聯下 聯下 聯之下部
仰匡 仰匡 仰匡之形
初生 初生 艸木初生
仰鉤 仰鉤 仰鉤之形
曲折 曲折 曲折之形
豎折 豎折 豎折之形
豎提 豎提 豎提之形
衣襬 衣襬 衣襬之形
外圍 外圍 外圍之形,其義同圍
母圍 母圍 母之外圍
貞占 貞占 貞正之義,占含此形
齊首 齊首 齊之字首
重點 重點 二點重疊
行止 行止 乍行乍止

1-4 字元辨識

長短伸縮

  • 可變化為底木
  • 可變化為底水
  • 曲折可變化為撇折
  • 可變化為人-入形
  • 横鉤可變化為横折横折-
  • 乙形可變化為乙形-飛虱
  • 側人可變化為丘人(用於「丘」)
  • 小形-可變化為絲垂(用於「糹」)
  • 小爪可變化為小爪-(用於「豸」)
  • 夕架可縮短為象頭(內不容物)

這些是倉頡規則所允許的變形,仍然保留了一個字元的字形特徵。

七形工形共上等字元都可能具有相當大的拉伸變形,如「協世哥其」等字之取碼,不一而述。

內不容物

横日內不可容物,否則就須看作外圍。例如「圃柬甴」。

豎撇之辨

  • 「川儿」二字的撇要看成縱撇,視作「中」的輔助字形。當此二字置底時,如「充流」等字,則因行使上聯功能而轉為斜撇
  • 「亦介」二字之撇亦為縱撇。當二字參與構字時,如「弈界」等字,其縱撇仍然保持。
  • 夕架的撇為縱撇,類同「冂」,三面包圍,有包含作用;包囊的撇為斜撇,類同「𠃌」,只有兩面包圍,無包含作用。

撇横同字

匕形弋身二字元撇横同字匕形-弋身-,如「頃曳」二字之取碼。

有鉤無鉤

  • 有鉤無鉤同字:
    覆匡七形小形底水
    月-覆匡-七形-小形-底木横水
  • 有鉤:寸架豎鉤横鉤刀身仰鉤
  • 無鉤:豎形横折豎折

點捺之辨

  • 點形長捺分為兩個不同字元。
  • 八分象尾是捺點合一:八分-象尾-
  • 小形右部只能辨識為點。

横提之辨

  • 倉頡字元是包含横提的,如「冫」之横提看作是横。
  • 横提不參與組構帶横字元,如「孑」之提不可組構字元寸架

撇點之交

  • 點形斜撇相交,如果撇點長短相近,則可看作為叉形,如「匆爽豖」等。
  • 如果長短相差太大,則撇點仍視為兩個獨立字元,如「刃丸」。

字元溯源

  • 一些部件在置上置下或置左時,可能會發生字形變化。如果只涉及一個字元的變化,那麼這個字元能根據有義字形溯源。如「頑」第二碼仍取作仰鉤,因為「頑」是形聲字,元聲頁形。同理「辣」第二碼取作,因為它的左邊字源為「辛」。
  • 但如果涉及的字元不止一個,則不再還原,如「踢」之「𧾷」不能溯源為「足」。
  • 「土部置左」横變成提,如「坦垠」等,仍然視其為,這是字元溯源,跟「提不可組構字元」無關。「子部置左」同理。

折連字形

諸如「凹凸亞囗」這樣通過折綫連接形成的字形屬於折連字形,在對這些字進行取碼時,只能用豎形仰匡覆匡外匡己上来匹配取碼。

第二章:結構判定

「中國漢字,形中有義,以義帶形。」

漢字的結構判定是倉頡規則中最難的部份,初學者須多加留意。

2-1 分體類型

基本釋義

分體字即筆畫分開的字形。分體類型有三種:上下型,左右型,包圍型。它們的分體關係(組合方式)分別是:上下,並列,內外。

  • 上下分體:能夠上下分離的字形。

例如:「慝感若晨」

  • 左右分體:能夠左右分離的字形。

例如:「押路依林」

  • 包圍分體:能夠內外分離的字形。

例如:「圍同道店」

結構判定的目標,就是要分析完所有連體字形的分體關係。

例如「順」在判定為左川右頁之後,仍需要對「川」進行判定。

構字簡式

為了更簡單的敍述分體關係,這裏引入尹卂構字符:

  • /上下關係
  • |並列關係
  • >內外關係

舉例如下:

  • 杰:木/灬
  • 析:木|斤
  • 店:广>占
  • 傑:亻|(((𠂊>丶)|降下)/木)
  • 感:(戊>(一/口))/心

有義字形

朱邦復

中文源自象形、指事、轉注、假借、會意、形聲六書。其中百分之八十之文字,皆依據形聲所造,是以,本輸入法即以「形聲」為取碼及組字之基本法則。 

在對一個楷書字形進行結構判定時,需要用到有義字形。特別是應型、歰型、夏型、危型,要運用我們的常識、對漢字的理解才能正確的判定結構。

  • 應型:包圍上下劃分兩難。

「應」為心形䧹聲,因此判定為上下分體。同理,「㞙」字可一眼辨出它是上下分體,上尾下水。

  • 歰型:上下左右劃分兩難。

「歰」根據常識判定為上下分體。「競」為會意字,因此判為左右分體。

  • 夏型:字形積壓連分不明。

根據字源,「夏」應看作是上下分體。「㖖」為「㖕」之原字,因此判定為上下分體,上辛下口。

  • 危型:強聯包圍先後不明。

「危」視為包圍分體,因為「危」字从厃从卩。「函」字判定為形勢連體,横折-下聯凼。

2-2 包圍延伸

基本釋義

包圍是指一個具有包圍功能的字形,從至少兩面對另一字形進行包圍,形成包圍分體。

例如:「圍」的囗具有包圍功能,因此它是包圍分體,外囗內韋。

延伸是指楷書字形為了書寫方便和美觀,自然向下或向右延展伸長的一種現象。

「辰原」有向下延伸的現象,如「唇愿」都應看作是上下分體。

在結構判定中,向右延伸為左右分體,向下延伸是上下分體。也就是說,延伸出来的字形,在結構判定中要看成「沒有延伸」。

例如:「匙」是向右延伸,要看成左右分體,左是右匕。「登」是向下延蓋,要看成上下分體,上癶下豆。

延伸與包圍的區分方法:

  • 「能縮回去」獨立成字,就是延伸;「無處可縮」的字形,就是包圍分體。

如「同回進」是包圍,因為冂囗辶已經無處可縮。而「颶匙魁」的「風是鬼」往回縮後可以獨立成字,因此它們是左右分體。

  • 延伸只是一種「現象」,而包圍才是一種「功能」。因此具有包圍功能的字形,才能形成包圍分體。

如「广」具有包圍功能,因此「店」是包圍分體。「癶」不具有包圍功能,因此「登」是上下分體。

字形舉例

以下用表格形式為三種字形作不完全統計:

具有包圍功能 辶廴㇗㇆勹冂匚凵囗广厂疒𠂇丆虍厃𠂊⺇戈弋戊丁工
僅為向右延伸 是鬼免堯虎走風毛鼠麥豕更尺夂克尢九元兀也支爪瓜永
與下方分離 宀冖大八人𡗗夂癶

包圍延伸

請注意,「包圍延伸」是一個名詞,跟上面的「包圍」、「延伸」並不一樣,或可說它是「包圍與延伸的結合」。

很多情況下,一個广厂型包圍分體在置上時,其左撇會自然的向下延伸。在對這些字進行結構判定時,要把它看成上下分體。

如:在「應」字中,「䧹」的左撇向下延伸,在結構判定中要看成「䧹」沒有延伸,因此「應」就是上下分體,上䧹下心。

這些字通常都是形聲字,在結構判定存在兩難時,通過有義字形能輕鬆的作出正確判定。

如「腐」為聲府形肉,因此判定為上下分體,上府下肉。再如「摩」字是上麻下手,因為「麻」為聲部,「手」為形部。

延伸包圍

「延伸包圍」也是一個名詞,可說它是「延伸與包圍的結合」。

一般的延伸,是沒有歸邊作用的。但是,向上或向下延伸的字形,它也是跟包圍功能一樣,具有歸邊作用。

如「韱」的「戈」向上延伸,它對「从」具有歸邊作用。

可以說,「延伸包圍」就是一種「具有包圍功能的上下分體」,這個「上下分體」含有縱向延伸的現象。

如「气」字本身是上下分體(矢尖縱向延伸),但是又具有包圍功能,在「氣氚」等字中就能形成包圍分體。

構字簡式

前面已經提到構字符中,>包圍,/上下,而延伸的構字符為_,加在發生延伸的字元一側。

舉例如下:

  • 匙:是_|匕
  • 應:(广>倠)_/心
  • 氣:(矢尖_/一/乙形-)>米

上面的「匙」為向右延伸,判為左右分體。「應」為「包圍延伸」,判為上下分體。「氣」為「延伸包圍」,判作包圍分體。

更多字例

  • 向右延伸:「攰匙趙魁爬旭尷毯颱」
  • 縱向延伸:「唇愿斗气陋睂韱蠿県」
  • 包圍延伸:「應歷摩腐蟨壓魘㞙懬」

2-3 連體類型

基本釋義

連體字是指筆畫字形相互連接的楷書字形。對於一個漢字而言,不是分體字就是連體字。一個分體字都是由至少兩個連體字形組合而成的。

連體字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自然連體,二是形勢連體。

  • 自然連體是指自然形成的連體,由字形筆畫相接相交形成。

如「干主歹首丈卅事」等。

  • 形勢連體是指筆畫字形沒有接觸,而由於字形相錯,整個字判定為連體字。

如「乖叢兜鹵坐承興」等。

連接方式

字形之間的連接方式有:相接,相交,相錯。

  • 相接:字形相互接觸,相接處是一個接點
  • 相交:字形相互交叉,相交處是一個交點
  • 相錯:字形相互錯位,字形筆畫無接觸點

比如「工」是相接,「丈」是相交,「坐乖叢兜」是相錯。

接交錯ejtut圖

字元之間的連接方式有:接連,交連,直連。

  • 接連:兩個字元相互接觸
  • 交連:兩個字元相互交叉
  • 直連:多個字元共横或共豎

例如:「占」為貞占接連,「本」為交連,「卅」為並十横向直連,「聿」為執事奉下縱向直連。

二者轉換

一個字元也可看作是一個字形,但倉頡字元有跟楷書字形不一樣的連接方式,我們最終要把楷書字形轉換成倉頡字元

  • 字形相接中,要把倉頡字元視為最小取形單位,轉換為「字元接連」。

比如「主」,楷書字形可能視作丶王相接,而在倉頡取碼中我們應將其視為齊首縱向接連。

  • 字形相交,要用縱貫横截来分析出它由哪些字元直連或交連。

「巾」是字形相交,它是丨縱貫冂,因此得出它由豎形覆匡交連。「丈」是三個筆劃字形相交,通過横截得出它由叉形直連。

  • 字形相錯者,要找到行使強聯功能的倉頡字元。

如「坐」是「从土」相錯,由擔聯。同樣的,「叢」是「丵取」二字相錯,是行使了強聯功能。

玄分立連

簡述:玄為上下分體,立為自然連體。

詳述:

  • 「玄」原本應為自然連體,但倉頡規定其為上下分體,上亠下⼳。

例如「率畜」等字,玄都要看作是上下分體。

  • 「立」代表一衆「亠一」和「丷䒑」相接的字形,它們都應看作是自然連體。

「立产辛幸丵業」等字在很多電腦字體都是上下分體,但倉頡把它看作是自然連體。

構字簡式

以下的構字式中,-為縱向接連,+為横向接連,#為縱向直連,*為横向直連,~為有染包圍。

  • 卡:貞占--
  • 事:##執事#豎鉤
  • 友:尹有+又形
  • 方:齊首-斜撇+刀身
  • 力:尹有*刀身
  • 亦:齊首-縱撇;-豎鉤+;+'八分-
  • 玄:齊首/(豎折-+私右)
  • 立:齊首-兼上
  • 用:覆匡~奉下
  • 臣:外匡~(豎形-己上-豎形)

2-4 強聯功能

基本釋義

強聯功能可以形成形勢連體,僅當具有強聯功能的倉頡字元發揮作用,才可能形成形勢連體。

如「咼」字因為沒有具有強聯功能的字元發揮作用,因此「咼」字是包圍分體,而非形勢連體。

強聯功能有:承聯擔聯上聯下聯

  • 承聯是指含有丨的字元縱向承接一個包圍分體或左右分體,形成連體。

如「叢」是往下承聯一個左右分體「取」,最終整個字成為連體字。「离」的下部是自下往上承聯包圍分體「凶」。

  • 擔聯是指含有丨的字元分擔一個左右分體,使整個字成為連體。

如「乖」是自上往下擔聯「北」,「坐」是自下往上擔聯「从」。

  • 上聯是指 儿這三組字元向上聯接一個左右分體或包圍分體,形成連體。

如「兜兇」等都是儿上聯形成的連體字,「興」是上聯形成的形勢連體。

  • 下聯是指 這三個字元往下聯接一個左右分體或包圍分體,形成連體。

如「承函」是下聯形成的形勢連體,「商」是下聯形成的形勢連體。

總結:

  • 承擔強聯是指含丨字元所具有的功能,它們的強聯方向可能往上或往下。
  • 上下強聯是指 儿, 這六組字元所具有的功能。

進階說明

  • 強聯功能僅用於結構判定,它能將一個分體字形強行聯合成為形勢連體。

如「叢坐興承」等字原本是分體字,因為強聯功能發揮作用,整個字形強行聯合成為了形勢連體。

  • 強聯功能包圍功能之間並無絶對的先後優先次序,若二者發生先後次序不明,則需用到有義字形来進行判定。

如「詹」字我們仍將其視為包圍分體,而不是下聯一個包圍分體。「函」字應是下聯一個包圍分體「凼」形成的形勢連體。

  • 形勢連體基本都是由強聯功能形成,而由強聯形成的連體不一定是形勢連體。如果上聯或下聯的是一個連體字,則視作自然連體

如「充允免氶兀四西」等字,都應視作自然連體。

    • 兩個包圍分體合併,也可形成形勢連體。

    如「㡭」字,以及「羽部置左」。

    • 僅具有包圍功能,不具有擔聯功能,不能形成形勢連體。既具有包圍功能,而且也有擔聯功能,可以形成形勢連體。

    如「幽」字應視為包圍分體,「巫」字是擔聯形成的形勢連體。

    構字簡式

    以下形勢連體的構字式中,新的構字符釋義為:!承聯,:擔聯,^上聯,\下聯。

    • 噩:一:(㗊)
    • 叢: !(取)
    • 兇:(凶)^()
    • 商:亠\(冏)
    • 鳥: !(𠃌灬)
    • 离:亠/((凶)!' 冂)
    • 斷:(𠃊⼳⼳)--(𠃊⼳⼳)|斤
    • 翀:(𠃌冫)++(𠃌冫)|中

    第三章:取碼方法

    「不以規矩,不成方圎。」

    有人可能不習慣倉頡的「截斷取碼」,同時不少人對倉頡的取碼規則仍有疑問,這些問題都將在本章得到解答。

    3-1 取碼順序

    基本釋義

    • 按一定順序取出部份字形稱之為取形。
    • 倉頡字元是最小取形單位,最後取到字元則為取碼。
    • 分體取形,連體取碼。

    分體取形

    • 上下分體自上往下。

    「旱」字為上下分體,取形順序為(日)(干)。

      • 左右分體從左到右。

      「頡」作為左右分體,取形順序為(吉)(頁)。

      • 包圍分體由外而內。

      「匿」是包圍分體,由外而內取形,其取形順序為(匚)(若)。

      連體取碼

      • 自上往下循序取碼。

      例如「缶」字取碼順序為

      • 直連交連先於接連。

      「面」先取⺊⺊(因為二者直連),最後取

      • 横向直連先左後右。

      「牙」先取再取

      • 縱向接連先上後下。

      「止」在取完貞占之後,要先取豎形再取

      更多字例

      分體字取形順序:

      • 露:(雨)(路)
      • 路:(足)(各)
      • 廟:(广)(朝)

      連體字取碼順序:

      • 足:
      • 象:
      • 生:

      3-2 字首劃分

      基本釋義

      字首劃分就是在結構判定完成之後,確定該字的字首和字身。字身再用同樣的方法劃分次字首和次字身。

      • 分體字字首:上下分體,最上面部份為字首;左右分體,最左邊部份為字首;包圍分體,外圍部份是字首。

      例如「露」的字首為⻗,「雅」的字首為「牙」,「國」的字首為囗, 「黿」字首為「一」, 「順」字首為「丿」。

      • 連體字字首:按連體字的取碼順序,第一個字元為字首。

      例如「方」的字首為亠,「王」的字首為「一」,「朱」的字首為

      • 字身:除字首以外的部份。

      例如「黿」的字身為「兀/黽」,「敢」的字身為「攵」,「王」的字身為「土」,「朱」的字身為「未」。

      • 次字首:用同樣的方法對字身進行字首劃分。

      例如「構」的次字首為,「敢」的次字首為,「劃」的次字首為,「朱」的次字首為

      • 次字身:除字首和次字首以外的部份。

      例如「構」的次字身為,「敢」的次字身為,「劃」的次字身為,「朱」的次字身為

      歸邊作用

      當一個包圍分體置於一個字的上方或左邊時,它將被劃分為這個字的字首,這就是包圍分體所具有的歸邊作用。

      比如「感、慝、導」的字首分別劃分為「咸、匿、道」。

      除了包圍分體之外,縱向延伸也具有歸邊作用。

      例如「氣」的字首劃分為「气」,因為「气」字存在縱向延伸。

      構字簡式

      用構字符来表達字首劃分則為構字簡式。

      式中出現的第一組{}是字首,第二組{}表示次字首。

      舉例如下:

      • 前:{䒑}/({月}|刂)
      • 說:{言}|({八}/兄)
      • 固:{囗}({十}-口)

      3-3 縱貫横截

      完整原則

      倉頡的基本取碼原則是「先繁後簡」,就是在取碼時,要按取碼順序優先匹配取走一個最大的倉頡字元。也稱作「取大優先」。

      在能取走更大字元的情況下,通常不會去取比之小的字元,那相當於把大的字元一分為二。換句話說,就是要保證一個倉頡字元的完整。因此也稱作「完整原則」。

      如「上」取,沒有可能取。「王」取,不能取作

      字形特徵

      保證一個字元的完整,就是要保留該字元的「字形特徵」。只要取到了該字元的全部字形特徵,那麼這個字元就可以說是完整取走了。

      字形特徵包括:

      • 縱横-斜點
      • 交叉-折彎
      • 中豎-單横
      • 雙豎-多横
      • 有鉤-無鉤
      • 框架-封口
      • 包圍-不容
      • 連體-分體
      • 相接-相錯

      本節要用到的是「交叉-折彎,框架-封口」這兩組,其它的字形特徵已在字元識別這一章裏有所介紹。這四種字形特徵介紹如下:

      • 交叉特徵:交指的是横豎相交,如十。叉指的是撇捺相交,如乂。交和叉在倉頡中是區分的,但都同樣形成了交點,因此可以統一說成是「交叉特徵」。
      • 折彎特徵:指的是𠃍𠃊這兩種折形,折和彎在楷書字形中本来是不同的,如「」,但在倉頡中,折和彎是不區分的,都看作是折。
      • 框架字形:由横豎折綫形成的三面包圍字形稱之為框架字形,僅包括這四個字元:
      • 封口字形:「田囗廿央甫庸」等字,形成了一個封閉區域,上下封口,稱作「封口字形」。需注意的是,中豎不參與封口(如不是封口字形),平穿會破壞封口(如「冉」不是封口字形)
      封口字形

      縱貫横截

      倉頡連體字的取碼順序是自上往下,當沒有高低之差時才從左到右,因此對連體字形的取碼要分為横向和縱向。

      • 縱向:縱貫,横截。
      • 横向:平穿,分斷。

      縱貫:取碼時,一個含豎字元縱向貫穿另一字元,稱為「縱貫」。如把丨形從封口或框架字形取出後,餘下一個完整字元,則會發生縱貫。

      「巾」為縱貫。「曲」字發生縱貫,取碼為「」。

      横截:縱向直連的字形,通過横向截斷取到多個倉頡字元,稱作「横截」。

      它應用在以下四種字形特徵:

      • 交折保留:取碼時為了保留交叉或折彎字形特徵,就要在交點或折彎之前進行横截。

      如「丰:」,不能取作。「毛:」,要保留乚的折彎特徵。

      • 卜口必截:當取碼遇到「 」這四個字元的豎與其它字元縱向直連時,必須横截。

      如「官」字的㠯要横截為口丨口,「非」的右邊要横截為⺊⺊⺊,「艮:衣襬」,「免:横日斜撇」等。

      • 聚點止步:當有三個筆畫相接在同一點時,這個點稱之為「聚點」。若在聚點往後是一個完整字元,那麼取碼就止步於此。

      如「戶」字,之後遇到聚點,往後是一個完整字元「尸」,因此取碼止步,「戶」字取碼為,不能取作。同理還有「向舟乍」等字。 「礻」的遇到聚點,往後是一個完整的倉頡字元,因此要在此横截。「米」因遇到聚點,横截為

      • 封口禁貫:當縱貫遇到「田」這個封口字形時,不能往下貫穿,而要在封口處横截。

      如「申」字取作「丨田丨」。

      平穿:帶横字元横向貫穿其它字形,稱作平穿。

      例如「母」取作「」;「舟」取作「」。

      此外,斜撇斜撇横提横提長捺長捺也可以平穿其它字形。

      例如「必」是斜撇平穿「心」,「孑」是横提平穿「了」,刄是長捺平穿「刀」。

      分斷:分斷是指在對横向直連的連體字形進行取碼時,因兩強相遇而造成左右分斷的情況。

      比如「力」分斷成尹有刀身

      含有交叉折彎或多横特徵的帶横字元是「強横字元」。據我統計,倉頡大概有十五個強横字元:

      • 交叉:卄廿扌戈七形-
      • 折彎:
      • 多横:

      其他的帶横字元在遇到「強横字元」時,它的横會因為不夠強而被奪走。如果兩個強横字元狹路相逢,則會互不相讓造成「分斷」。

      例如「刀」的「丆」並不強横,它的横會被強横的「𠃌」奪走。「𢦏」同理,「土」的底横不夠強,「戈」奪走了它的底横。「力」因為「𠂇」和「𠃌」兩強相遇,因此分斷。
      更多分斷的例子還有:「也世力牙卅為」。

      更多字例

      • 縱貫:巾 典曲 弗弔 甫庸 垂華棄 牽隺
      • 横截:
        • 交折保留:丰聿毛事吏丈妻未
        • 卜口必截:叚非段疌倉艮官巴
        • 聚點止步:米乎戶向乍礻不庚
        • 封口禁貫:由甲申婁里果重電
      • 平穿:丹母舟貫尹虐本必孑
      • 分斷:也世力牙卅舞我羲為

      3-4 首二身三

      字元序列

      將構成一個漢字的所有倉頡字元按取碼序順排列起来,稱為字元序列

      字元序列舉例如下:

      • 前:
      • 說:
      • 固:

      「縱貫橫截」得到了該字唯一的「字元序列」,「字首劃分」指定了字元序列中哪一部份是字首及次字首。下面就很簡單了,「首二身三」就是該字的最終編碼

      首二身三

      字首最多取首尾二碼,字身最多取三碼。

      當字身大於或等於三碼時:

      • 如果次字首超過一碼,則取首尾二碼,次字身取尾碼。
      • 如果次字首只有一碼,則次字身取首尾二碼。

      例如上述字例的首二身三為:

      • 前:{}/({}||)
      • 說:{/一/一/}|({}/^(|))
      • 固:{}({}-)

      第四章:例外字形

      「漢字萬千,形態各異。」

      雖有百餘個倉頡字元,仍有難取之形。因此,倉頡特別設立了例外字形。

      只需在已有的倉頡字元的基礎上進行組合,即可記住本章介紹的例外字形。

      4-1 複合字形

      基本釋義

      複合字指取碼為固定二碼的連體字。複合字有十個:「門目鬼鬥阝隹虍吂几」。

      複合字 取碼 設立原因
      為免將其結構判定為左右分體
      因左下無𠃊折筆特徵,一般取碼方法取不到月凵
      為了對「鬼部」進行正確的結構判定
      為免將其結構判定為左右分體
      阝⻏ 横豎起筆相接者先取何者難以抉擇
      右部多横,尾碼難以確定
      為「幾」字取到正確字首
      為「虎」字取到正確字首
      為「贏」字取到正確字首
      為「凢」字取到正確字身

      字例說明

      以下字元序列中,[]內的是複合字。

      • 槐:[]
      • 睦:[]
      • 幾:[]
      • 虎:[]
      • 椎:[]

      4-2 難取字形

      基本釋義

      難取字形簡稱「難字」,是指一些較難取碼的字形。倉頡規定它們是編碼固定的連體字。

      難字 固定取碼 設立原因


      鹿
      广難又

      广難灬

      广難匕

      广型難字
      广覀融合字形
      難以取碼
      𠂔
      丨難

      豎撇相交
      難以取碼

      丨難丨

      肀難

      片一爿融合字形
      難以取碼

      ⺈難乚

      口難乚

      口一口融合字形
      難以取碼
      䒑難八 重肀字形
      難以取碼
      臼難

      臼分

      臼連
      裂日字形
      E⺕融合字形
      難以取碼
      亠難 丿二丨融合字形
      難以取碼

      字例說明

      以下的字元序列中,[]表示複合字或難字。它們的區別是如果內有「難」字,如[…難],則為「難字」。

      • 薦:艹[广難灬]
      • 鬮:[丨亅][⺈難乚]
      • 齋:[亠難]小
      • 廉:广[䒑難八]
      • 姊:[]
      • 興:[]

      4-3 束中字元

      基本釋義

      束中字元指「木火大七戈」這幾個特殊字元,它們能把其它字元束於中部。取碼時先要在整體上辨識此字元,取走時要預留中豎。

      例如:

      • 束:木中
      • 東:木田
      • 柬:木囗
      • 拳:火
      • 夷:大弓
      • 屯:七屮
      • 彧:戈乂口一

      它與縱貫的區別是:

      • 縱貫為「一」,即含丨字元的伸長部份對封口或框架字形進行貫穿,發生在丨尖末端。當縱貫發生時,不再認領新的(更為完整的)字元。

      如「垂:」,當「十」往下縱貫時,就不能再認領一個新的更為完整的字元「士」。

      • 束中字元需要先在整體上識別,字形貫通發生在中部。當取走束中字元時,需要預留中豎,看是否能構成更完整字元。

      如「夷:大弓」,它是一下從整體上識別出了「大」,它在中部貫通了其它字元。「束:木中」,在取走「木」時預留的豎形跟餘下的口構成「中」。

      構字簡式

      在下面的構字式中,$用来表示束中功能,:是前面介紹過的擔聯功能。

      • 束:$
      • 末:$
      • 柬:$(>)
      • 夷:$
      • 券:($)/(刀)
      • 奭::(百|百)

      4-4 包含作用

      基本釋義

      倉頡有十五個字形能起到包含作用:

      • 封口: 外圍外圍 母圍母圍 廿廿
      • 框架: 覆匡覆匡 仰匡仰匡 外匡外匡 己上己上
      • 縱撇: 夕架夕架
      • 中豎:
      • 罩廓: 瓦罩瓦罩 匃廓匃廓

      包含作用是指,在「首二身三」當中,若末碼字元被包含,起包含作用的字元將替代被包含的末碼字元。末碼可能為字首末碼,次字首末碼,或字身末碼。

      如「牆」字,原首二身三為,但囗對口起到了包含作用,因此最終的首二身三編碼為

      進階說明

      一,平穿可以逃脫包含,如果在包含字元和末碼字元之間有平穿字元,則取此平穿字元為末碼。

      如「敏」取作,「般」取作

      二,如果起包含作用的字元已取,則末碼仍為既定末碼。

      如「剛」字,取碼為

      三,在一個字判為連體之後,包含作用仍然存在。

      如「商」是下聯形成的形勢連體,在「敵」字仍然具有包含作用。「巫」是中豎擔聯形成的形勢連體,在「靈」等字仍然具有包含作用。「臣」是有染包圍形成的自然連體,因匚具有包含作用,「藏」字的末碼為匚。

      四,包含與包圍的區別。

      • 包圍用於結構判定,一個具有包圍功能的字形,從至少兩面對另一字形進行包圍,形成包圍分體。它跟被包圍者是內外關係。
      • 包含用於首二身三,在具有包圍功能的字形中,選出有三面或四面包圍的十五個字形,在最終的編碼中替代被包含的字形成為末碼。

      更多字例

      例字 首二身三 包含作用

      構字符號

      這裏為包含作用增加兩個符號:@包含作用,?包含末碼。

      當發生包含作用時,從最後一個包含末碼往前洄溯到第一個非包含字元。

      例如:

      • 敵:{@??}{}
      • 澳:{}{@???}
      • 船:{@?}{}

      分析:

      • 「敵」字的字首末碼本来是「口」,但打上問號之後,就需要往前洄溯到第一個非包含字元冂。首二身三為「」。
      • 「澳」的次字首末碼也由冂替代,最終首二身三為「」。
      • 「船」的字首末碼丶被包含,往前洄溯到的第一個非包含字元是亠,因此首二身三為「」。

      簡而言之:前面打了問號的字元就不取。

      倉頡編碼

      「包含作用」是整個倉頡取碼流程的最後一步,之後我們將得到一個字的倉頡編碼,即首二身三字元所屬的中文字母。

      「敵」的倉頡編碼為「卜月人大」。「澳」的倉頡編碼為「水竹月大」。「船」的倉頡編碼為「竹卜金口」。

      尹卂構字符全面講解

      尹卂構字符直觀的展示了一個字的字元序列中字元之間的關係,它們的組合或連接方式。它能透徹講解一切倉頡取碼問題。

      下面是所有構字符的列表:

      分體關係

      / 上下
      | 並列
      > 內外

      連接方式

      - 縱向接連
      + 横向接連
      # 縱向直連
      * 横向直連
      % 縱貫
      & 平穿
      $ 束中
      ~ 有染包圍

      強聯功能

      ! 承聯
      : 擔聯
      ^ 上聯
      \ 下聯

      次序劃分

      () 優先級劃分
      [] 複合字、難字
      {} 字首,次字首
      ; 連接上一個

      包含作用

      @ 包含
      ? 被包含

      方向趨勢

      _ 延伸
      ' 往左,往上
      " 兩邊相接


      分體關係

      尹卂構字符最主要的用法就是表示分體關係,這三個符號的用法是:/表示上下關係,|為並列關係,>為內外關係。

      舉例如下:

      • 忠:中/心
      • 林:木|木
      • 困:囗>木

      僅使用這三個符號,可以用来表達構字簡式,如:

      • 悉:釆/心
      • 說:言|兌
      • 危:厃>㔾

       

      連接方式

      倉頡字元之間的連接方式有:接連,直連,交連。

      接連,等同於楷書字形的相接:

      • - 縱向接連
      • + 横向接連

      例如:

      • 古:十-口
      • 丩:𠄌+丨

      直連,同一個楷書筆劃上有兩個倉頡字元:

      • # 縱向直連(横截)
      • * 横向直連(分斷)

      例如:

      • 聿:#
      • 世:七*廿

      交連指兩個倉頡字元發生交叉的情況:

      • % 縱貫
      • & 平穿
      • $ 束中

      例如:

      • 巾:丨%冂
      • 丹:冂&亠
      • 冉:土%&冂
      • 尹:&%
      • 束:木$中

      有染包圍~是指在包圍的同時,內部字形與外圍發生連接。例如:

      • 用:冂~
      • 黑:(囗~⺌#土)/灬

       

      強聯功能

      強聯功能是四種形成形勢連體的功能:

      • ! 承聯
      • : 擔聯
      • ^ 上聯
      • \ 下聯

      例如:

      • 叢:丵!(耳|又)
      • 离:亠/(凶!'禸)
      • 乖:千:(北)
      • 坐:(人|人):'土
      • 亟:(丂:(口|又))/一
      • 興:(臼連>同)^八
      • 承:\(|(#寸架)|)

       

      次序劃分

      • () 優先級劃分
      • [] 複合字、難字
      • {} 字首,次字首
      • ; 連接上一個

      與計算機語言一樣,( )的優先級是最高的。一般我們需要把分體字的每個多於一個以上的字元部份括起来,同時在連體字中還可用来表達取碼順序的優先取形。如:

      • 功:工|(尹有*刀身),超過一個以上的字元需要括號括起来。
      • 止:貞占-(丨-一),因為縱向接連者必須自上往下取碼。

      [ ]之中的字元指複合字的首末組合字元,如果是難取字形,則會有一個「難」字出現在方括號中。如:

      • 應:(广>(亻|[亻+土]))_/心
      • 齋:[亠/難]>小

      { }表示字首和次字首,它們是在正確的結構判定結束之後,才能根據該字的分體關係来確定。第一對{}表示字首,第二對{}表示次字首。如:

      • 分:{八}/({𠃌}-丿)
      • 判:{#}|{丨}|亅

        大括號若跟小括號位置重覆時,小括號將被替代。例如:

        • 的:{-}|({}>)

        大括號若跟中括號位置重覆時,右邊的中括弧]將被}替代。例如:

        • 鶴:[側人%蒙蔽;+土}|({斜撇}-日#貞占!(刀身>底火))

        ;表示連接上一個字元,在一些連體情況是必須用到的,如:

        • 亞:一-丨;-丨;-外匡;-己上;-丨;-丨-;-一
        • 亦:亠-丿;-丨+;+'八分-
        • 羲:𦍌/(禾*戈;-丂)
        • 垂:斜撇-十%共上;-一

         

        包含作用

        @與?是前置標識符。也就是說它放在哪個字元的左側,就是修飾該字元的。

        在取末碼時(末碼包括字首末碼、次字首末碼、字身末碼三種情況),打問號的字元不優先取,只有前面不打問號的(不被包含的)字元已經取走了,那才會輪到它。如:

        • 梅:木|(𠂉/(@&-?))
        • 牆:(++')|((:(人|人))/(@>?))
        • 剛:(@冂>(?-?山))|丨|亅

        其中,「梅」的末碼取亠,因為它沒有被包含,「牆」的末碼是「囗」,而「剛」的字首末碼仍然是「山」,因為它前面不打問號的字元都已經全部被取走了。

         

        方向趨勢

        方向 符號 舉例
        往右 + 丩:+
        往左 +' 爿:++'
        往下 - 下:-
        往上 -' (無)
        往左右兩邊 +" 业:並立+"對點
        往上下兩頭 -" (無)
        甲對乙 >
        ~
        !
        :
        \
        %
        %&
        $
        困:囗>木
        巨:匚~
        函:横折-!(凼)
        乖::(北)
        商:亠-丷\(冏)
        巾:丨%冂
        冉:土%&冂
        束:木$中
        乙對甲 !'
        :'
        ^
        %'
        &
        &%
        离:亠/(凶!'厶冂)
        坐:(人|人):'土
        皃:白^(丿|乚)
        棄:𠫓/(廿%'木)
        丹:冂&亠
        尹:&%
        前置修飾 @
        ?
        列:(頁首-@横折-~?點形)|豎形|豎鉤

        倉頡構字式不會出現「向上接連-'」的情況,因為連體字的取碼順序中有「上下相接者必須自上往下取碼」這個規則。

        上下兩頭相接的情況已經包含在「有染包圍」的情況裏了,如「囬臣」等字。

        尹卂構字符的「有染包圍」不再分辨包圍內部字形與外圍的連接方式,如「用:冂~奉下」。

         

        下面我舉二十個例子,来說明尹卂構字符的應用:

        1. 下:{}-{}
        2. 面:{}-{}~(#+)
        3. 我:{}-{}*
        4. 舉:{([-]>(--))^}/{}
        5. 二:{}/{}
        6. 十:{}
        7. 個:{}|({}>(-))
        8. 例:{}|{頁首-(@横折->?)}||
        9. 子:{}-{}
        10. 来:{}${}
        11. 說:{///}|({八分-}/(^(|)))
        12. 明:{}|{}
        13. 尹:{己上}&%{尹有}
        14. 卂:{飛虱}~{}
        15. 構:{}|({}#-%&)
        16. 字:{}/({横折-}-)
        17. 符:{}/({}|(>))
        18. 的:{-}|({}>)
        19. 應:{广>(|[+])}_/{}
        20. 用:{}~{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