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即為骨頭字元,它是ichirou出於個人意願強行上架至維基倉教的字元,現在它已經成了「官方倉頡規則」。
回顧《倉頡改芻議》,骨頭字元出現在第五條:
5.增「𭁟、ꁪ」作「月」輔根
若不增之,僅以字首字身之論,去解釋「咼」字應取「月月口」而非「月一中月」或「月弓月口」,實在太易跟「商」字互相矛盾。…增「𭁟、ꁪ」作「月」輔根,則能化繁爲簡,一勞永逸,完好解決上述問題。
可見ichirou編寫教程不是為了講解規則,而是為了自圓其說,他希望通過修改規則的方式「解決問題」。
到了維基倉教,它的講解是:
「冂」內作累增式衍生,即是內有重影。
恐怕朱沈至死都學不會甚麼是「累增式衍生」。
實際上,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都知道三五倉頡沒有骨頭字元,它是六代字根。「咼」字是包圍分體,外冎內口。曾在八十年代親自參與中文之星開發、與朱邦復多次會面的前輩Ivan Law也是這樣講的。
騎沈四傑缺乏常識,本身就不是新聞。到底有多少人會去挺這個新的「官方倉頡字元」?我們拭目以待。
update at 2022-03-06:朱邦復的弟子謝振孟前輩,年逾七十仍不遺餘力推廣倉頡。在我跟他對談時,他親口說「咼是組合字,不是整體字」。